河北衡水:部分地块枯白穗已经蔓延:证明:小麦选种很重要
大家好,现在来到了小麦的地块里,今年的枯白穗又是很严重,随着镜头看一下这块小麦,地里枯白穗很多,触目惊心。枯白穗顾名思义就是产生了茎枯病,死掉了,胡掰碎很严重。现在因为刚刚要灌浆,所以产生枯白穗以后对它的产量影响是十分巨大的。
大家好,现在来到了小麦的地块里,今年的枯白穗又是很严重,随着镜头看一下这块小麦,地里枯白穗很多,触目惊心。枯白穗顾名思义就是产生了茎枯病,死掉了,胡掰碎很严重。现在因为刚刚要灌浆,所以产生枯白穗以后对它的产量影响是十分巨大的。
5月10日以前的小麦品种观摩会都是无效的,因为,小麦茎腐病枯白穗还没有爆发,甚至是一些种业公司和种子经销商“故意掩盖不抗病”的缺陷,提前搞观摩,后期不敢搞观摩。
小麦进入灌浆期,还未成熟,尤其是处于灌浆前期和中期时,麦穗就出现发白现象,需要引起农户们的重视,会降低产量和品质。
我地(邢台地区)小麦正处于灌浆期,昨日,我到底里转了转,观察发现,有个别的地块,已经灌浆基本完成的,小麦“全蚀病”有不同程度的发生,一眼可见,死棵干穗的已不少。希望农民朋友及早喷药防治。
大旱之年,让一些小麦品种“露出狐狸尾巴”——什么“高产记录”,什么“矮秆大穗”,但是不抗旱的缺陷,导致一些品种“一尺高出穗”,那就是忽悠人很多年的一个“伪科学”。
万物同源。放在小麦品种上,也是这样的道理:怕过去的小麦倒伏、担心今后的小麦倒伏,一些“头脑简单”的人“想当然地”选择了矮秆小麦品种。
选对品种是第一步抗病品种能显著降低发病率。开麦18、周麦24、丰德存麦20号等品种经过田间验证,对茎基腐病表现出较强抗性。黄淮海地区农户反馈,抗病品种地块白穗率降低40%以上。选择品种时,需结合当地气候和种植习惯,避免盲目跟风。
但是,真正的好品种是永远稀缺的——100个品种中约20个品种不错,100个品种约4个品种是“真的好”,甚至100个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属于“鹤立鸡群”(社会原理的“二八定律”决定了概率——就像你们村真正的百万富翁永远是少数,也像你所有的亲戚朋友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只
上图来自某地种植户的视频截图,下图来自@北方农村网小麦科研基地400多个小麦品种抗旱能力对比测试(10月中旬播种之后,仅仅在3月上旬浇水一次),图中仅仅有一个中等秸秆的品种抗旱能力优秀,其它品种都表现为抗旱差一些或抗旱很差。
每一年的气候变化,都将进行一场“大洗牌”,优胜劣汰,留下好一些的品种,淘汰一些“赖品种”和“用鸡充鹤”的品种。
其中最最关键的2点是:品种根系发达(省审品种的千粒重45克以上,国审品种千粒重44克以上,秸秆不要高也不要矮,以中等株高为好,特别是矮秆小麦品种=基本都不抗旱),品种抗病能力强——审定公告的“高感病”不能“3个高感病”或“4个高感病”且对茎腐枯白穗、根腐黑籽粒
小麦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。然而,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害威胁,白穗病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,可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。有效防治小麦白穗病对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,而科学选用防治药物和把握喷药时机是关键环节。
近期多地小麦进入拔节期,田间湿度大、气温回升,正是小麦纹枯病的高发期!这种病害被称为小麦的"隐形杀手",轻则减产10%,重则导致倒伏绝收。由于纹枯病隐蔽性强,农户却因早期症状隐蔽而忽视防治。常常造成严重减产,今天一文讲透小麦纹枯病的防控要点!
最佳施药期为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初期(约3月中旬),此时纹枯病处于高发期且田间群体结构疏松,利于药液渗透茎基部。若错过该窗口期,拔节后对锈病、赤霉病等效果显著下降,不建议继续使用。
小麦根腐病是一种传播极为广泛的土传性病害,这一病害可发生在小麦的任何生长阶段,尤其是在连作玉米与小麦的地块上,这一病害更为严重。